|
|
|
目录 第一章 绪论 /1 第一节 研究背景、意义与方法 /1 一、研究背景 /1 二、研究意义 /5 三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/6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/9 一、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/9 二、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/17 三、国内外研究述评 /30 第二章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/31 第一节 理论基础 /31 一、科学发展观 /31 二、统筹学理论 /31 三、城乡关系理论 /32 四、效率与公平理论 /36 五、系统科学理论 /37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内涵解析 /38 一、城市 /38 二、农村 /39 三、城乡协调发展 /40 四、城乡协调发展模式 /43 第三节 本章小结 /43 第三章 国内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经验 /45 第一节 西方国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探索 /45 一、英国 /45 二、德国 /49 三、法国 /51 四、挪威 /53 五、欧盟 /56 六、美国 /57 七、西方国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/58 第二节 亚洲国家和地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探索 /59 一、日本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探索 /59 二、韩国的新村运动 /66 三、台湾地区的农业合作组织 /71 四、亚洲国家和地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/75 第三节 中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历程 /75 一、改革开放前(1949—1978年)中国的城乡关系 /75 二、改革开放初期(1978—1992年)城乡关系调整阶段 /76 三、改革深化阶段(1992—2003年)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/77 四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阶段(2004年至今) /7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/79 第四章 区域发展阶段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模式 /81 第一节 我国各省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与类型划分 /82 一、基于“效率—公平”协调度的静态评价 /82 二、基于“效率—公平”协调度的动态评价 /85 第二节 四大板块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分析 /87 第三节 城乡关系发展类型与城乡统筹的模式选择 /90 一、东部率先发展地区——以北京为例 /90 二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地区——以黑龙江为例 /96 三、中部崛起地区——以安徽为例 /111 四、西部大开发地区——以西藏为例 /116 五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试点地区——成渝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/12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/128 第五章 地方政府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模式 /130 第一节 我国各级行政区域与地方政府的职能 /131 一、政府在城乡统筹中的功能定位 /131 二、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层级体制变迁 /132 三、“市管县”与“省管县”体制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 /134 第二节 省域统筹城乡发展模式选择——以浙江省为例 /137 一、浙江模式 /137 二、浙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经验与不足 /138 三、浙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点 /143 第三节 市域统筹城乡发展模式选择——以宁波市为例 /147 一、宁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现状 /147 二、宁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经验 /150 三、宁波市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点 /151 第四节 县域统筹城乡发展模式选择——以慈溪市为例 /153 一、宁波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/153 二、慈溪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 /154 第五节 不同等级地方政府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中的关系与战略选择 /160 一、不同等级地方政府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中的职能关系 /160 二、不同区域层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 /161 第六节 本章小结 /162 第六章 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战略模式与配套保障 /164 第一节 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战略模式 /164 一、时间轴的涵义 /164 二、空间轴的涵义 /165 第二节 城乡统筹战略的配套改革 /166 一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行政体制改革 /166 二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经济运行机制改革 /167 三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制度改革 /170 第三节 本章小结 /174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/176 第一节 主要结论 /176 第二节 主要创新与突破 /179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展望 /180 图表来源说明 /181 |